0%

生活随笔-2023-1-19

其实1月19号就新建了这篇日记,但是心情一直处于混沌的状态,直到一个月后才重新拾笔。

先说说好的。

磁铁过大年

MD都给爷去看三体电视剧!!

第一次看三体是在高二某段时间(其实就2天)。刚开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翻开了三体1,上课看,下课看,午休看,回家熬到3点还在看,就这样一口气看完了这部宇宙史诗。当合上死神永生的最后一页时,我的手止不住得颤抖,想要抓住什么来平复心情,却感觉周遭的一切都如梦似幻。在短暂的16年人生中,我仿佛是第一次看见了这个世界。

我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描述这部仿佛未来纪录片一般的"小说",因为它的宏大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边界。读完三体后,我就像蓝色空间号上那些真正进入了太空的人类,在精神上已经变成了另外一种非人的存在。我似乎一直喜欢那些绝望与希望并存的文字(可能与我的生活轨迹相关)。比如《球状闪电》,我心中另一座丝毫不逊于三体的高峰——压抑中并存着希望的基调,加上大刘的硬科幻框架...他的作品简直就照着我的XP写的(bushi)。知乎上一位答主,"观云斋闲人"所说的一段话最能表达我的心情:

三体中一笔带过的,在某些版本中干脆被删除的“球状闪电”“量子军队”“宏原子聚变”等概念,你将在球闪这本书中看到它们完整的诞生过程。艰辛,曲折,伴随着无数的祭品,最后球闪的答案从丁仪口中轻轻飘出,随风而逝的那一刻,读者如同主角一样“我的第一感觉是能够呼吸了,我的思想已被窒息了十几年,这期间,我像是潜行在浑浊的水中,到处是一片迷蒙。现在突然浮出水面,呼吸到了第一口空气,看到了广阔的天空,盲人复明亦不过如此。” 从文风来看,球闪压抑,克制,低沉,加上军队描写,战争和政治迫害的因素,整本书从头至尾压得人看不到一丝希望和温暖。既有科学的理性严谨,又有人文的深刻复杂,先进的思想在高压的社会环境中激烈碰撞,军人,科学家,商人与普通人为了共同不同的利益而付出一切,这种感觉是在过于刺激。

昨天深夜看完了三体电视剧,说实话我是流了泪的。文字和图像展示信息的维度不同,各有各的好。看完了整部三体电视剧,我再一次回到了6年前那个瞬间,此刻的感触却更深。不光是被剧组的用心和演员们的表演所折服,更是觉得自己一路走来失去了很多,早就想宣泄压抑已久的感情却徒劳无功,在这一刻获得了解脱。感谢剧组和导演的全力付出,让我在大荧幕上看到了想象中的宏大世界。

流浪地球2如期上映,从大年初一的首映到现在,我已经看了5遍,仍然不满足。关于球的观后感和解析网上已经够多了,我也不想表达太多,已经无力再言了。

变故

再来些难以言表的。

2023年1月13日,二爷爷去世了。
先是在去年11月,他的脑血栓复发了,住院一个月缓了过来,却又碰上了新冠感染潮。即使医生护士都竭尽了全力,现代医学仍然不能挽回他的生命。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分,我才得知了这个消息。父亲说不要想太多,我们对此都无能为力,我想也是。让我感到最难过的是,他走的十分痛苦。

虽然他是我爷爷的弟弟,但在我眼里他就是我的爷爷。自打我有记忆起,每个月几乎都会去爷爷家吃一顿饭,待一下午,看爷爷和牌友们打打麻将。后来给爷爷添置了一台电脑,他开始在线上打麻将了,我每次去了还会帮他修理一下电脑上的毛病,清清垃圾软件。记得最后一次见到他时,是在我毕业回家时,马上要去工作,临走前去看望了他。当时还说那台电脑太旧了,等我过年回来给他换台新的。

其实他也曾有过家人,不过在我出生前就离婚了,女儿因一些看来微不足道的小矛盾与他翻了脸,这20多年间从没见到过他女儿,也就是我的姑姑。我没能赶上见他最后一面,请假回到家时,爷爷刚刚下葬,我能做的也仅仅是在头七时,去公墓在他的墓前摆一束菊花。凝视着那块刚刚砌好,上面还没来得及刻字的大理石墓碑,我只能拿纸擦干净表面的灰尘,却无法落泪。

自此,我家在那个小小的湖北城镇中,再也没有血亲了。

回家后,还跟2个同学一起去公墓,看望了曾经的老师。也是因去年疫情封锁,没能参加他的葬礼,只能过年回来再去见见他。

老师生前喜欢抽烟,每次下课课间还会去楼上抽2根。我也不知道他喜欢抽什么烟,带了一包硬中华过去,为他点了三根,我陪着抽了三根,却也没说出什么话来。

My life for Aiur

星际争霸国服停服,我现在唯一还在玩的游戏也无了。
虽然这仍然是一部套着科幻外皮的太空歌剧,但实在是不能否认它的优秀。
“你知道他的名字吗?不,但我知道他们每一个人的故事。”
随着我的账号一起埋葬的是我长达7年的回忆,现在虽然还能翻出去玩玩亚服,但也只是玩玩而已了。

烟&酒

之前就想过戒酒改抽烟,现在看来算是达到了。
第一口烟是去扫墓前几天,找父亲要了根他的黄鹤楼,点上吸了2口,发现也就那么回事。差不多快半年没喝过酒了,除了过年聚餐被劝着喝的那几口外。酒在我的评价体系里确实越来越难喝。

以前在学校里还爱喝酒时也这样觉得,酒其实一点都不好喝。但为什么要喝呢?说好听点是借酒消愁,说难听点,只是弱者迷惘的借口罢了。烟也一样,可我不是什么强大的人,总是需要这么些东西来为自己开脱。

烟酒这些东西,总是第一口和最后一口有所感受,中间的过程都是强忍着不适、硬着头皮摄入体内的。生命是不是也是这样呢?
一天晚上,在江边散步,一连抽了半包烟,抽到最后开始犯恶心,却也还是没能安置一切的难过与痛苦。

Come in here, dear boy, have a cigar.
You're gonna go far,
You're gonna fly high.
You're never gonna die.
You're gonna make it, if you try.

抽烟可能的好处似乎是能短暂地放空自己,点一根烟,挂在嘴边,什么都不想,可能这样能解压吧,不知道。

操蛋的生活

生活和这个世界一样,似乎是越来越糟。
如果说21世纪开头的2个10年是美好的,充满希望的,新冠为这一切画上了句号。
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、萎靡不振的实业、低迷的经济、高昂的房价、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......似乎能在这个时代取得成功,赚得大钱的人总是那些在一个个风口上飞来飞去的人精们。而风口过去,尘埃落定时,只剩下一片狼藉,留给社会的底层去容忍这一切。

其实我心里早有预警。整个人类文明都是偶然,这种不可多得的恒纪元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。我好歹还算是享受了虽然不富裕,但还是一段相对平稳的童年经历,后来的人们才是真正不幸的。
我没能力去预测或是分析未来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,我的眼光也只能覆盖到自己这个行业的小小一部分。

前景

仪器仪表行业算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的传统行业。
早在现代科学刚刚问世,电能进入人们的生活中时,这个行业就开始了它的发展与进化。不过很可惜,这些进化基本都是在老牌资本主义国家——欧美地区完成的。来到20世纪末,行业巨头与刚起步的企业的差距已经是天壤之别。
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HP。上世纪在车库中起家,跟随并引领了半导体发展的方方面面。现如今的HP仪表部门已经从母公司分离出来,改名Keysight(曾名Agilent),与其他三家巨头一起统治着电子测试测量行业9成以上的市场份额。

面对令人绝望的技术壁垒,后来者想要抢夺这份并不大的市场也是难于登天。毕竟行业巨头们都有着从理论、材料、器件、工艺到系统设计的全方位、碾压性优势,想要挑战这样的对手,就好比被锁死了科技的地球人挑战三体人一样。

进入这个行业小半年,我算是认清了行业的现状与自己的无力,想要靠一个人或者一个小团队去改变这个行业是 不可能的。每一类产品,对手都有着一个庞大的研发团队和资深专家为其保驾护航,缺芯片了就让子公司去设计生产,缺材料了就找另一家子公司去研发,缺经费?不存在的,他们背后有着更为庞大体量的母公司做支撑,就算研发烧进去几十亿的钱,对人家来说也无伤大雅。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——凭借个人、小团队的力量不可能打倒的对手,小说都不敢这么写。

而具体到我目前所处的公司,现状更是令人绝望。虽然老板有挑战巨头的勇气与决心,这点我很佩服,但是公司却是靠着压榨员工、敦促其"用爱发电"来完成加速赶超的(虽然超越是不可能的)。如果说给我足够的待遇,我觉得为这份工作发光发热完全没问题,但是凡是就怕但是...

待遇不佳先放在一边吧,真正令我绝望的是公司的制度和领导的想法,导致了这家公司不可能拥有长久的技术积累,技术创新与突破更无从谈起。不知是因为老板生来就是学二代还是因为高层们都没吃过苦,竟然认为无偿加班和无私奉献不求回报是员工应当做到的。员工们一波一波地来,又一波一波地离开,一家不到500人的小公司,工号都快排到了5千。

但是国内这个行业做的最好的也就这一家了。如果离开这里,我还能去哪里呢?

迷茫

工作前景是一方面,生活则是更为重要的话题。“我到底想要的是什么?”。这一问题始终缠绕着我。
从事我热爱的职业,现在看来却也不是那么美好:工资只够温饱,永远也买不起房;虽然干的工作确实合胃口,但是就这样做下去看不到希望。哈哈,我还是要求太高了。
生活呢?我希望能有一个自己的家,家里有一个自己的实验室,下班了/周末可以去海边吹吹海风,晒晒太阳,听听海浪的声音。我还希望能和朋友们一起折腾那些永远也折腾不完的电子小玩意儿。
走在北京深冬的寒夜中,眼前是一望无际的钠灯,抬头能看见被冻结的星辰,四处张望着,却怎么也看不见属于自己的归宿。
其实我很明白我想要什么吧,只是这些东西是永远不可能说出口的奢望。

总之,走一步看一步吧。等到我对这个行业的热情消磨殆尽的时候,或许我会换一份工作,换一个城市,换一种生活方式。

也许我应该学会藏好自己,做好清理。

Thanks for your support!